• 易有禄:努力做一个知行合一的法律学人
  • 作者:何祖贤   发布时间:2018-06-22    字体:[ ]
  • 【人物简介】易有禄: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1年出生,江西于都人,民革党员,法治江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法治政府研究中心)主任,江西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彭真民主法制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法理学、立法学、宪法学。

    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易有禄一直秉持“知行合一”的理念,不断完善自我,服务社会。

    实践获得良知   外化成为行为

    在易有禄教授看来,知是良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在实践中获取良知并且内化于心,进而付诸实践——外化于行。由于本科就读的是师范专业,加之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大学毕业后,易有禄教授就在高校任教,而且一直未离开高校。他说:“我喜欢大学校园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没有过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却有较大的自由空间,教书育人又是助人成长成才,本身就蕴含着职业的崇高性与荣誉感”。于易有禄教授而言,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自身要“致良知”,而且要引导学生“致良知”。在日常教学及与学生的交往中,老师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品格,惟有正己,方能正人。

    我校在学校治理和教师管理上,较好地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行政化色彩和氛围较淡。这两点在很大程度上吸引着易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后,他选择来到了江西财经大学,到今年刚好满15年。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易有禄教授正是按照上述要求来规范自身,并且引导年轻学生成长成才的。因此,他的“致良知”不仅是自身的品格养成,而且还是年轻学生的品格养成。

    努力搞好科研   促进社会发展

    易有禄教授说:“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教学是最基本的,与此同时科研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提升科研水平可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学科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对服务社会也非常重要。法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法学研究中也应当树立和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作为一名法学理论工作者,一方面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致真知”,另一方面要直面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谈卓见”,“献良策”,推动法治进步,促进社会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知,易有禄教授的科研工作一贯比较注重面向实践与服务社会。近年来,除发表学术论文和主持理论研究课题外,易教授还承接了多项来自立法机关、党政机关及司法机关的委托课题,针对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完成的研究咨询报告、评估报告等得到了委托单位的肯定和认可,不少对策建议还转化成为地方立法或政策文件,为促进地方法治建设发挥了一定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和提升了学院及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与知名度。

    做好民革党员   坚守统一战线

    易有禄教授是民革党员和江西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民革党员和省政协委员的身份,是增进我与校外单位和人员沟通的重要渠道,借此可以更为广泛地与社会各界人士交流,更为全面地了解社会,进而更好地履行自己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和省政协委员在统战工作中的职责。”易有禄教授如是说。

    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易有禄教授感言,“在统一战线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并发挥自己的作用,党和政府也能更全面地听到来自不同群体的声音和建议”。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统战工作也应当调整工作重点,回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提出的新要求。易有禄教授谈到自己时说,“作为统战对象,在新时代要有庄严的使命感和更大的责任担当,在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中尽职履责,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建真言、献良策。

    知行合一,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正如易有禄教授所期许的那样,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也应当在学习实践中致良知和获真知,并在内心深处真正地接受和认同,进而将之付诸实践,承担起国家和社会赋予的使命,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文/网通社  何祖贤    编辑/匡琳)